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部會旁觀 央行孤軍應戰投機客


台股的投資氛圍就跟全球氣候一樣,晴時多雲偶陣雨,變化莫測,前幾天投資人對台股突破今年高點,顯然信心滿滿,但是,K線連十二黑,加上兩天的重挫,顯示有些投資人已不耐久盤,乾脆殺出持股,保留現金,觀望後勢發展。



這一陣子傳產、資產股被捧上天,在其他部會未能配合下,央行的打房與阻升台幣匯率的動作,就像唐吉訶德在大戰風車,顯得非常孤單,而那些投機大戶猶如禿鷹,好整以暇,一旦央行力竭,就要凌空突襲。

出口產業,尤其電子股有如棄嬰,淪為地攤貨,被賤價大拍賣。股市的價格機制幾乎失靈錯亂了,像是農產品大漲,對食品廠而言,等於是生產原料漲價了,如果不能順利轉嫁給消費者,將面臨獲利嚴重衰退的結果,但每次大宗商品一漲,身為受害者的食品股也跟著大漲,台灣投資人到底在想什麼,令人費解。

那些說台幣升值,房價就會大漲的大師,不知理論依據何在?日圓這波升值幅度約10%,而日本人的國民所得四萬多美元,是台灣的二倍多,它的房價怎麼毫無起色?人民幣升幅約只有2%,遠不及其他亞洲貨幣,按照這些專家的理論,它的房價根本不應該漲,但中國房市卻漲翻天,讓中國政府一直強調非要打房不可。

房子應該視同民生必需品,政府在滿足民眾的住房上,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,不能採取自由市場的放任態度。更何況房價非理性飆漲,必然形成巨大泡沫,一旦破裂,金融機構、貸款民眾都會深受其害,美國的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,後續效應至今猶未能完全收拾,殷鑑不遠,難道投資人還要再相信,此波房價大漲跟以往都不一樣,只會漲不會跌?

文章來源: 自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